顾继月同志在大会上发言
上个月,我有幸作为获奖代表参加了中国记协在长沙主办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通过现场聆听中国新闻奖获者得优秀代表的经验分享,进一步感受到了媒体深度融合的激荡和融媒作品创作的艰辛。
从近几年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业界学界对什么是融合创新好作品标准的基本判定,也能学习到在大融媒时代如何做好融合创新产品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今天,我以《整合融合 创意创新——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谈融媒作品创作生产》为主题,代表主创团队分享自己在创新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与体会。
一、《向地球深部进军》作品创作回顾
11月2日,《大国工匠朱恒银:向地球深部进军》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实现了集团在这一新闻业内奖项上崭新的突破,也是践行“采编一线党旗红”、党员同志冲锋在前的充分体现和重要成果。
《向地球深部进军》采取连环动画的形式,从三个地质小故事出发,展现了大国工匠朱恒银的工艺创新和探索。作品最具趣味性的是网友可以通过长按按钮的方式,体验定向钻探的勘探活动,并且在勘探地层中包含了多个新闻信息,阅读起来较为轻松愉悦。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融合,使受众在看连环画的同时,了解到大国工匠的故事并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苦。从体验效果上来说,作品使网友与媒介实现良好互动,动画美学效果流畅自如。
新时代,制作优秀新媒体产品必须有心、用情、力研、精制。对人民满怀深情,记录每一处细节,用细节增强表现力,才能打动人心。《向地球深部进军》作品贯穿40年历史,有一些故事已经发生很久,无法找到影像资料。对一些无法还原的场景,如四川汶川地震带3号孔钻探的场景,滁州琅琊山铜矿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等画面,我们用手绘长卷直观呈现,加上与实景融合,配上音乐和录音,让画面更加入脑入心,富有灵气,为产品表现力增色不少。
采访过程,我们情心到位。俗话说,创新一下一时爽,一直创新一直爽。其实在采访朱恒银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大的阻力。地质新闻是冷门新闻,朱教授很忙,我们听不懂钻机技术原理。很多次我们也想过放弃,但是我们都坚持下来了,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用心学习,互相交流,反复钻研,多方请教,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很多有温度的新闻,才能讲出这么多有灵魂的故事。
一部新闻作品只有真实才能感染人、打动人,制作中我们每一个数据都经过安徽省地矿局和院校老师的把关和审核,尽量运用纪实镜头和原始数据,让画面和语言表达完美契合,产生引人共鸣的效果。
二、《情·淮:淮河庄台40年简史》作品创作回顾
去年11月,《大型互动手绘长卷丨情·淮:淮河庄台40年简史》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以横向滑动手绘长卷记录淮河庄台40年历史,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事情要回到2018年9月。当时,安徽省人民政府制定出台淮河行蓄洪区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总体方案(2018—2020年),旨在提升我省淮河行蓄洪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淮河行蓄洪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重大题材往往反映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标识着时代前进的方位,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素材库,是人民获得感、正能量的聚集区。可以说,兼具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淮河行蓄洪区,极大吸引了我们的关注,是我们选题创作的开始,也是主流新闻舆论工作者扎实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的一次检验。
选题敲定以后,我们先后奔赴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庄台实地收集素材。由于制作时间紧张,面对如此多的采访素材,我们每天不停看,不停想,做淮河行蓄洪区这个选题很难,难在40多年来“庄台”这一特殊的防洪工程曾被很多媒体关注过。如何让老树开“新花”,让庄台蝶变的故事进行艺术化演绎,我们“不敢降格以求,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历时两个月,大概60天,将庄台故事讲述完成。
作为新媒体采编人员,我们有责任为讲好“安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做点什么。于是,我们做了以下三点考虑——
一是新闻素材较多,该如何取舍整合?我们最终选取了李家良老人和二胡作为转场“主线”。李家良只是一位普通农民,但每一次淮河行蓄洪区开闸蓄洪,他都会带着一把心爱的二胡。我们将老人与二胡的故事以史诗般规格做出大气磅礴的开机画面推出,用二胡拉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整个产品跨越40年历史,二胡的特殊元素巧妙融入到了流离、坚守、安定和新生四大篇章,见证了庄台蝶变,也传承了淮河精神。二是横向手绘很长,该如何抓住用户持续阅读体验?经过反复对比,我们确定向上生长的“庄台高度”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始终。融入音频元素,如二胡、闪电、水流、鸟叫、稻鸭、纺织机的声音,让庄台这一形象充满立体感。三是移动交互时代,该如何让技术与内容巧妙融合?《情·淮》的每一个板块都予以用户自主的交互式体验。用户可以选择性点开、选择性拖放、上下滑动等。每一次点击让用户在阅读过程中参与进来,并保持观感流畅度。
三、经验分享与心得体会
纵观这几年的中国新闻奖 “融合创新”单元的作品,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互动性”。比如《情·淮》和《向地球深部进军》,把关注点放在深度互动上。作品中有很多可交互点,交互内容需要用户亲自操作才能体验和观看,否则就获取不到。新闻不再仅仅是单向传输的内容,而是一个交互吸引的产品。其次是“体验感”,融合新闻创作的作品将新闻变成一种剧院,用户成为了观众,整个作品完全转化成为了一场“舞台剧”。比如《向地球深部进军》的音频、画面完美的贴合于场景的转变,实现沉浸式的体验。最后是强烈的“地域性”,也是融合新闻的一个突出要素。《向地球深部进军》聚焦于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以地质队员耳熟能详的《勘探队员之歌》作为开机,浓墨重彩的讲述了朱恒银身上发生的三个故事,融合了安徽本土地域色彩,帮助典型人物报道和科技新闻写作提升了一个层次,也让很多网友对地质找矿行业产生了新奇感和亲切感。
好的作品必须有好的表达方式,好的表达方式才能有好的传播效果。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十五周年,从6月起,由集团领导牵头,我和小伙伴一起开启了集团大型主题策划“煤城转型记·看淮北”融媒体报道,先后两次到淮北市绿金湖、乾隆湖等20余个地方和部门实地采访调研。今年又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第一书记”就是扶贫干部的标杆。刘双燕是利辛县朱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全国最美公务员,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她连续九年驻村一线,扎根基层,切实办好为民实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了巾帼力量。8月起,我和集团党员记者们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共十天,深入挖掘刘双燕与村民之间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这部即将与大家见面的创意短视频,将立足刘双燕书记驻村九年造福一方的真实故事,呼应国家脱贫攻坚伟大主题,顺应融合发展新趋势,创新形式、创意表达,谱写小康社会的奋斗曲、扶贫干部的正气歌。
四、时代热词与创意优先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身为主流媒体从业者的我们,从入行之日起,就应该树立起从个人到集体的融媒观念,不断摸索出新的融合创新形式。而在我看来,星罗棋布、遍布江淮大地的丰厚的历史、文化、自然等资源都是我们的选题“富矿”。
几年来的创作生产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获取第一手鲜活的素材。只有站在采访对象角度“想其所想,思其所思”,才能完成心灵的洗礼。只有真正融入采访对象的生活中,才能写下有情感的文字,拍出有温度的图片,做出有情怀的产品。只有掌握网络传播规律,才能与时代同行,做出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审美价值”的新闻作品。